為什麼為老闆工作是一種高風險行為?從瑞幸咖啡的崩塌,看個人資產重要性

從瑞幸咖啡的崩塌看個人資產的重要性

最近,瑞幸咖啡承認財報造假、股價暴跌,成為投資界熱門話題。我們在無辜的瑞幸咖啡員工身上,看到為老闆工作其實是一種高風險行為,我們應該多多累積個人資產,創造第二份被動收入。和你分享什麼是個人資產,以及如何開始累積個人資產。

本文和你分享:

延伸閱讀:

作一場快閃中國咖啡夢

瑞幸咖啡的崛起

瑞幸咖啡,是中國本土連鎖咖啡品牌,2017年成立於中國廈門,2018年開出第一間店,2019年6月,開業才一年半,瑞幸咖啡狹帶一年5,000萬杯銷售業績,衝進美國納斯達克掛牌,成了史上最快的公司上市的紀錄。

創紀錄的背後,有一批超強員工,從店舖營運、品牌行銷到公司治理,無一不高效強大:

瑞幸咖啡把自己定位為「賣咖啡的網路公司」,當台灣企業還在談「數位轉型」,瑞幸咖啡便開發出「線上下單、線下自取或外送」的商業模式,從交易開頭就掌握消費者資料,一方面維護客戶關係,也為展店選址提供重要參考。

店舖營運上,瑞幸咖啡從決定進駐商場到開新店,只花費兩個星期,是同業的一半;庫存管理也相當嚴格,只要店舖的杯子、咖啡豆等數據和系統庫存差異太大,區經理半小時內就會到店鋪查看。

行銷則充分展現創意與執行力。瑞幸咖啡創立之初,發表一封公開信,指控星巴克壟斷中國咖啡市場,「難道中國不值得一杯本地好咖啡嗎?」左蹭星巴克品牌價值,右激中國民族熱情,為這個新興品牌吸引不少眼球;

後來的形象操作,從選定湯唯和張震做代言人、發想出「這一杯,誰不愛」充滿情懷的 slogan,到廣告視覺呈現,整體軟性氛圍為品牌提升不少質感;

大打補貼裂變的策略,讓瑞幸咖啡以閃電的速度覆蓋中國市場(雖然我個人不太認同)。

面對超過兩萬名員工管理,瑞幸咖啡的管理方式是則將 OA系統全面雲端化,從招聘、請假到內訓,全都在同一個系統完成,甚至開發 OA App,讓員工在手機上也能輕鬆操作繁瑣行政流程。

瑞幸咖啡像一頭強健怪物,擁有最發達的肌肉、最有力的手指、最清明的眼睛,一轉眼就吞噬了中國咖啡市場,把星巴克逼急了。

然而,這兩萬名員工的努力,都在今年四月,像泡沫被戳破一般,全部化為烏有。

兩年後的崩塌

今年2月,美國金融研究機構渾水基金發佈一份調查,指出瑞幸咖啡的財務報告存嚴重問題:銷售額虛報、客戶收據作假、庫存與銷量不符,估計虛報了上億人民幣的利潤。

2個月後,瑞幸咖啡董事長陸正耀承認財務造假,股價在兩天內暴跌8成。然而,包含董事長、執行長高層和大股東,早就在1月時質押股份,換取25億美金後出場。

原來,瑞幸咖啡不是什麼中國咖啡夢、中國怪物企業,只是另一次的「中國式圈錢」:撒錢打造一場盛大嘉年華,高層收割後脫手離場,留下爛攤子給一般平民解決。

可惜,員工再厲害、再優秀、把瑞幸經營得再好,從瑞幸承認作假的那一刻起,這些優秀的員工,都變成詐騙共犯。

為老闆工作的四個風險

瑞幸咖啡的崛起與崩蹋,告訴我們一件事:領固定薪水的日子雖然安穩,但其實是暴露在各種不可控的風險而不自知

風險1. 不知公司檯面下的目標

瑞幸咖啡就是最好的例子,或許瑞幸員工以史上最快上市掛牌的紀錄為榮,但他們不知道的,是高層的圈錢計劃,員工越努力、越專業,只是越快幫董事達成員工不知道、檯面下的目標。

風險2. 環境不斷變動,隨時「被精簡」

隨著數位發展越來越快,組織也必須不斷變動,因應發展。以社群媒體為例,2016~17年是臉書紅利期,2018~20 主流變成 YouTube,再下一個高點又是哪?沒人知道。

唯一肯已確定的是,公司的人力需求絕對會出現變化,你不知道自己未來是不是會「被精簡」。

風險3. 老闆不善經營

如果老闆不是當老闆的料,把公司弄倒,丟工作的是你!

風險4. 黑天鵝隨時降臨

2020年的武漢肺炎,已經造成美國660人失業,這個數字還在持續增加中;台灣雖然暫時控制住疫情,也已經陸續聽到身邊出現減薪、無薪假的例子了。

我們永遠不知道黑天鵝什麼時候降臨,以及黑天鵝降臨時,衰小的會不會是自己。

【什麼是黑天鵝?】

黑天鵝事件是指非常難以預測,而且不尋常的事件,通常會引發經濟及市場的連鎖負面反應,例如2003年的 SARS、2008年的金融海嘯,以及2020年的武漢肺炎。

這些,都不是自己努力工作就能控制的風險;其次,越是為了錢工作,薪水以外的問題就越看不清楚:適不適合自己?老闆是可信任的人嗎?商業模式有無問題?

因此,把工作收入當成唯一收入來源,風險非常高。要避開這個風險,你應該從現在開始累積個人資產

什麼是個人資產?

羅伯特.清崎在《富爸爸窮爸爸》中,為資產下了一個簡單好懂的定義:把錢放進你口袋的東西。而個人可以累積的資產又有哪些?我把個人資產概略分成以下三類:

1. 資本資產

就是我們所理解的資產:存款、股票、房地產,這些資本資產,能為你帶來利息、租金等被動收入,以錢賺錢。

2. 事業資產

除了錢,副業也是資產,無論是網拍、YouTuber、接案,萬一突然失去工作,副業還能為你帶來收入;當副業收入高於工作薪水,甚至可以把副業轉正,擁抱更自由的工作。

3. 個人品牌資產

把自己打造成領域專家,當品牌建立起來、得到信任感,便能透過出書、線上課程或是顧問等分享知識的方式帶來收入,也有機會帶來更好的工作。

打造這些個人資產的目的,是創造工作之外的第二份收入,保護財務安全。為老闆工作,始終是別人賺錢機器裡的一顆螺絲,公司倒了,就必須煩惱下一餐在哪;

個人資產不會跟著公司消失,只要你還活著,個人資產就能幫你賺錢。

財務安全了,就有本錢挑工作,你不需要再把薪水高低放在第一優先考量,老闆跟你合不合?是否認同公司理念?甚至可以「創造工作」,做自己想做的事。

財務安全,就是拿回工作的選擇權。(延伸閱讀:《富爸爸窮爸爸》顛覆你的金錢觀念

如何開始累積個人資產?

個人資產百百種,礙於篇幅,我不打算一一介紹。但我想跟你分享一套我自己體悟出來、正在實踐的方式,幫助你踏出從0到1的第一步。

如何開始累積個人資產

盤點可輸入資源

1. 盤點經濟狀況

首先,把金錢狀況弄清楚:每個月的生活費多少?薪水能存下多少?已經累積多少存款和投資?這一步的目的是確認自己有多少資本,有多少資源可以投入資產打造(包含投資和學費)。

如果你想累積資本資產,算清楚自己的現金流尤其重要。

2. 盤點能力圈

接著,條列自己的能力圈:興趣是什麼?擁有什麼專長和技能?擅長和陌生人分享資訊嗎?還是喜歡埋頭分析數據?

有沒有什麼事情,是不需要別人催促、不需要咬著牙,我也能一直做下去,並且持續追求進步?(延伸閱讀:注意「這個訊號」,找出真正的興趣所在

這一步的目的,是探索適合自己的累積資產方式,一個不喜歡看數字的人,想靠股票累積資本資產,很可能學得很痛苦,持續得到負面回饋的結果就是放棄堅持。

所以,要好好盤點自己的能力圈,找到適合自己的方法。

3. 探索學習方式

累積個人資產的過程,是不斷試錯和修正,因此必須持續學習新知識

除了學習累積資產的方法,也需要學習思維方式、時間管理等等,要學習的東西太多了,一定要找一個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,像我很喜歡閱讀,有的人喜歡看 YouTube 影片,或是覺得花錢上課更快。

制定輸出計畫

打造個人資產的核心目標很明確:創造第二份收入,然而如果只有目標明確,卻沒有執行方向,容易讓努力分散,效率降低。因此輸出資產,我建議這樣開始:

拆分階段目標

如果選定資本資產作為你要累積的項目,可以拆成幾個階段:

  1. 存到10萬元
  2. 學習投資工具
  3. 開始投資
  4. 檢視績效

為什麼要這麼做?第一,「創造第二份收入」的大目標不可能一下子就達成,拆分成多個可執行階段,按部就班執行,才不會讓目標覺得虛無飄渺,永遠達不到;

第二,人類是需要成就感的生物,每一個階段目標,都是給自己定義成就感,透過一次次的完成目標,持續獲得成就感,讓自己保有往目標努力的動力。

不斷試錯、修正

每執行完一個階段,就要回頭檢視,這個階段有哪些事情做得不好?如何優化?如果沒有達標,就要找出原因,提出解決方法,這也是《刻意練習》的關鍵步驟。

為了修正問題,你得持續學習,尋找對的方法──這也是為什麼在前面的輸入階段,要找到自己喜歡的學習方式。

如此,不斷重複輸入、輸出的過程,一點一滴逐漸累積出自己的個人資產,直到資產有一天為你帶來收入,你就會知道:我做對了。

每天進步一點點就好

洋洋灑灑寫了這麼多,累積個人品牌怎麼好像是很累?如果你因為這個原因而不想開始行動,這是正常的,大腦為了保護你,會避免執行消耗能量的事。

給你一個對抗大腦的方法:運用拆分目標的技巧,一天撥一點時間來給個人資產,不用太久,半小時就好,結束前在備忘錄簡單記錄今天做了什麼。

一個月後,你會看到自己雖然一天只花半小時,30天下來,竟然也累積了不少進步!

除此之外,你還可以善用通勤時間、上班的閒置空擋,做一些碎片化學習:聽 Podcast、看個知識型影片,總之,每天進步一點點,一年之後,知識的複利將帶給你巨大的成果。

每天進步一點點公式

總結

  • 為老闆工作有四種風險:不知道老闆真正的目的、人力可能隨時被精簡、老闆不是當老闆的料、黑天鵝的降臨
  • 因此,打造保護財物安全的個人資產非常重要,個人資產包含了以投資為主的資本資產,下班後經營副業的事業資產,以及分享知識的個人品牌資產
  • 累積個人資產怎麼開始?先盤點可以輸入的資源,然後制定輸出計畫,只要每天花半個小時,一天進步一點點,一年下來,會是可觀的累積。
  • 如此重複輸入與輸出,直到開始帶來第二份收入,便是成功累積個人資產之時,財務安全,就可以拿回工作選擇權

這篇文章有幫到你嗎?有的話,請幫我點五個讚。幫助你是我寫文章的動力:

留言

沒有留言,發表第一則留言...

    發佈留言

   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。 必填欄位標示為 *