自從生了小孩,我讀很多育兒書,希望書本告訴我照顧寶寶的方法。每個父母都希望交出一個好好睡覺、好好吃飯的孩子(小寶寶連睡覺都要教的)。
然而,在我讀了好幾本育兒書之後,我發現,真正的方法只有 20%,其他的 80% 都在改變父母的心態。
例如爸媽最常煩惱的:如何讓小孩多吃青菜?我曾在書上看過一個研究,讓在一歲的的孩子,自己從桌上挑選各種食物。
你可能會以為,小孩只會挑肉來吃、略過青菜,但實驗結果顯示,孩子們會自行分配肉菜比例,他們是會主動拿起綠色蔬菜的。
這個實驗很好地反映了,孩子天生就會做健康的選擇,父母應該多相信孩子,不要老是強迫小孩吃青菜。
找到迷惘的答案也是一樣,比起採取外在的行動,我認為改變內在思維才是關鍵。
跟你分享三個迷惘的人要改變的思維:
1. 別追逐金錢
你在找工作時,第一個考慮條件是什麼?大部分的人都會回答「薪水」。然而,這是走出迷惘最容易踏進的誤區。
我們太習慣拿金錢定義自己,畢竟錢是最容易、也最被別人人理解的衡量工具。如果沒有搞懂金錢背後的意義,我們會用一輩子的時間,追求錯的東西。
錢是怎麼來的?人類作為生物之一,和地球上所有生命一樣,「生存」是首要任務。我們需要解決各式各樣的生存難題:飢餓、安全、繁殖、被需要、心理滿足⋯⋯,盡可能延續人類這個物種不要滅絕。
靠採集生存的遠古人類,發現分工可以提升收集資源的效率,於是發展出「以物易物」制度,共享分工的成果,更有效率地延續人類生命。
但是,以物易物太浪費時間了。為了讓交換資源更順暢,西元前 200 年,人類開始使用貝殼當作「價值」的替代品;後來為了克服價值統一的問題,開始出現錢幣,接下來是紙鈔。
可以說,解決別人的生存問題,就是「價值」,而「金錢」只是價值的替代品。
先提供價值,才能賺到錢。與其思考你該做什麼工作、進哪個產業,更應該思考的是:你提供什麼價值?你解決別人什麼問題?飽餐一頓?生理安全?
現代人已經不太需要為生存煩惱,你能滿足別人的心理需求嗎?更有效率?娛樂?焦慮?虛榮心?那才是你真正要探求的。
金錢會追逐價值。當你為人們的生活加值,他們的錢就會追著你跑。—— Derrick Kinney,富比世最佳財務顧問
2. 建立河流心態
你可能想問,我只是沒能力的小社畜,沒有厲害的專長,要怎麼解決別人的問題?
這就太小看自己了。我們每個人都是一間公司,販售的商品是「時間」和「專業」。因此,老闆和主管就是我們的「客戶」,薪水就是客戶的「貨款」,同事就是我們的「供應商」。
客戶會付錢,當然是因為他能從這次交易中獲得好處,公司付錢給你,你能帶給公司什麼幫助?
如果公司是一條淵遠流長的大河,你是把自己當成一台水車,只想榨取大河的能量?還是一條小河,公司因為你的匯流,成為一條更大、更寬闊的河流?
當你把工作的心態從水車轉變為河流,你會發現自己能做的,比想像中多更多。
3. 不要一次把頭洗下去
我常跟想轉職的人苦口婆心:不是你想轉職,就立刻辭職,去找一份新工作,這樣的風險太高了。
工作很像談戀愛,剛認識一個人,我們很容易愛上幻想與假象,交往久了,才發現他不是你要的那個人。
要在職涯中避免這個風險,我們可以借用軟體敏捷開發(Agile Development)的「最小可行性產品」概念。
以前我在軟體業工作時,想開發一個新功能,我們會先用最粗暴、最簡單、陽春的方法,做一個 1.0 版本出來,有時這個功能甚至只是一個 Google form,就直接丟到市場上測試、收集數據後。
接著,我們再根據收集到的數據,調整功能和界面,更新成 1.1 版,再丟到市場收集數據,如此不斷重複,直到做出一個表現比較好的版本,才正式投資源,進到正式開發程序。
職涯的最小可行性產品,可以是:
- 找已經在產業內的人聊聊
- 從兼職做起
- 免費做志工、替人工作(別說是做白工,經驗就是你的薪水)
利用最小可行性產品,到新跑道試跑看看,跑起來感覺如何?這裡的風景是你想要的嗎?有發現更想要的跑道嗎?收集這些經驗之後,調整轉換跑道計劃,然後發佈新版本、做新的嘗試、收集新經驗,小步小步跑向你的轉職目標。
千萬不要想一次轉職就上壘,只憑想像和網路上的資訊就想轉職,當心上壘不成,反而踩雷。
人生沒有正確答案
最重要、最根本的思維轉變,是刪除找到「正確答案」的執念。
殘酷的現實是,我們很可能終其一生,都找不到最喜歡的那個職業,因為當我們終於爬上高峰,就會看見別人站更高的山上,永遠覺得自己不夠。
然而,人生不是考試,沒有正確答案,它更像是一本書,翻開一頁,還有下一頁;翻到下一頁,還有下下一頁⋯,我們不斷翻出新的答案,然後從新的答案中,活出更好版本的自己。
享受爬山的過程,創造自己的人生意義吧。你擁有無限選擇。
這篇文章有幫到你嗎?有的話,請幫我點五個讚。幫助你是我寫文章的動力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