打造自己的鐵飯碗

「中年失業」,是每個工作者聞之喪膽的四個字,你我應該都聽過類似的故事:

「她」在職場耕耘了三十年,好不容易坐上高階主管的位子。有一天,公司來了個新總經理,上任第一天把她叫到辦公室,一開口就說:「請妳做到明天。」

那年,她58歲。原本只要再工作五六年就可以開始領退休金了。

跟在中年失業後面的,是「年齡歧視」。光是掛在履歷上的年紀,就足以把一個人過去的努力全部抹除,不僅沒什麼公司願意面試,就算難得有面試,也只有被洗臉的份。

中年失業最可怕的是,上有老、下有小,肩上還有房貸、車貸,雖然急需工作收入,下一份工作卻處處碰壁⋯

你也不想變成這樣,對吧?

不想中年失業,一定要從現在開始就打造自己的「鐵飯碗」。

不,我說的不是去考公務員,而是從現在開始,用宏觀眼光,培養長遠的「核心技能」。

要了解什麼是核心技能,就要先看透職業的本質。

職業的本質,是「價值交換」

職業的本質到底是什麼?我近期聽到最好的詮釋,是從「個人」、「組織」和「社會」三個元素去分析:

「個人」透過「組織」,和「社會」做價值交換,也就是說,我們透過公司,提供自身的價值給這個社會;

很多個「個人」,在一個「組織」內,把價值放大,傳遞給社會,「社會」則用金錢來換取組織提供的價值;

「組織」的產品和服務帶來「社會」的進步,進而有能力提供金錢、成就感、貢獻感等等的價值給組織內的「個人」。

簡單來說,職業就是「個人」和「社會」做一個價值交換的過程

透過這個一來一回的流程,社會、組織和個人三方都能變得更好:社會將更加進步、更便利,組織可以從中獲利,而個人可以從職業中滿足生存需求,並且實現自我。

一個工程師,可以透過更簡潔的程式碼,提升軟體服務的速度,創造更便利的網路服務;

一個行銷人員,能有效宣傳公司的產品和服務,提升消費者的生活品質;

一個補習班老師,能把枯燥的知識變得有趣生動,提升學生學習意願。

問題來了:我們要怎麼保證現在有價值的技能,五年、十年後,或是自己邁入中年之後,還能繼續提供價值?

這就是核心技能的精神:發展一套無論趨勢怎麼變化,都能持續發揮價值的技能組合,也就是自己的「鐵飯碗」。

如何打造自己的鐵飯碗?

握得住鐵飯碗的人,會時時刻刻問自己:我的能力、我的貢獻,對這個社會還有價值嗎?

更新技術知識當然是必要的,但是隨著年紀增長,我們學習新技術的效益可能會越來越差,所以,核心技能不單指某一項技能,而是把你的技能,發展成一份能可以垂直移動(跨階層)和水平移動(跨領域)的能力。

它混合了我們寫在履歷上、可以被衡量的硬技術,以及難以衡量的管理能力、溝通能力、同理心等軟知識。

比如說一位補習班老師,受到疫情影響,學生沒辦法來上課了,老師能多快做出應對、把線上課程發展起來?這就是考驗老師對新科技的適應力和執行力了。

比如一位行銷人員,熟悉各個網路新媒體之餘,能不能把經營新媒體的需求,有效率地和設計師、工程師或專案經理溝通?

相反的,如果一個工作者的眼光,只聚焦在眼前的職稱、Offer、年薪,那是非常危險的,因為他沒看到職業最重要的本質:和社會做價值交換。

現在他的技能,或許值得很高的頭銜、很高的薪水,可是五年十年之後,技術舊了、知識過時了、學習的速度跟不上了,而這五年十年,他一直沒有培養其他核心技能。他還能為社會貢獻什麼價值?

退一萬步想,如果你是老闆,你還願意用同等的薪水雇用他嗎?還是默默把他放到下一波的裁員名單裡?

擴大你看待工作的眼界,就是提升核心技能的關鍵。

中年失業之後?

文章開頭的那個「她」,後來找到工作了嗎?

很可惜的,沒有,她沒能順利找到下一份工作。

但是,因為過去三十年累積的職場經歷和工作實力,她成為赤手可熱的作家、演說家,還當起老師,教導工作者如何開啟斜槓副業。

她把自己的技能,水平移動到個人品牌領域,而且非常成功:出版超過八本書、指導超過2萬名學生⋯⋯。

她成功打造了她的鐵飯碗,即使突然被公司請走、即使遭遇中年危機,依然能繼續為社會貢獻價值。

她是誰?她是前人力銀行副總經理洪雪珍,第二曲線學院創辦人。


這篇文章有幫到你嗎?有的話,請幫我點五個讚。幫助你是我寫文章的動力:

Comments

No comments yet. Why don’t you start the discussion?

    發佈留言

   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。 必填欄位標示為 *