迷惘讀者的來信,常常提到一個共通點:「不知道自己的興趣」。
「木木,我現在的工作做得很不開心,已經沒有成長空間,很想換工作,但是不知道自己的興趣和專長,怎麼辦?」
「木木,我一直都聽父母的建議,考好大學、做好工作,但現在我好累了,因為一直聽父母的話,從沒想過人生目標,也不知道自己的興趣,怎麼辦?」
「木木,我已經35歲了,下班後就是看劇,期待週末可以打整天電動。偶爾看到別人有所成就,覺得很羨慕,但又不知道自己有什麼興趣、要往哪個方向努力,難道人生就這樣了嗎?」
所以,這篇文章我就來談談什麼是興趣,以及如何尋找自己的興趣。本文與你分享:
興趣是什麼?
我認為興趣不是嗜好、不是有熱情的職業,而是更深層的東西。
在學術界,「興趣」沒有精確的定義,如果你在維基百科搜尋「興趣」,會看到落落長的興趣愛好列表,洋洋灑灑列出 600 多種興趣。
但我覺得這非常不精準。當我們談論興趣時,在不同的脈絡中,有不同的定義:如果是下班後的興趣,指的是嗜好或休閒;但當我們在討論職涯規劃,指的是偏好的職業或產業。
我認為最精確的興趣,是嗜好和職業選擇上,更底層、更核心的東西。
核心的興趣牽涉生理、社會和個人成長。興趣一開始是我們的出廠設定,也就是基因,刻在 DNA 上的密碼,再經過文化、家庭和個人經歷的加油添醋,發展出「核心興趣」。
這些核心興趣完全稱不上職業,也不是一項活動,它可能只是一件微不足道的小事,或是某種感覺,是一種偏好和傾向。
在電影《靈魂急轉彎》裡有一位理髮師 Dez,他的夢幻職業是獸醫(可能有天生或後天的影響,電影沒說),後來因為女兒生病需要錢,不得不放棄獸醫夢想,改當理髮師(個人經歷)。
不過他依然熱愛理髮師這份職業,因為在理髮廳,總是能遇到有趣的人,不僅讓他們開心,還能讓他們帥氣逼人。
《只工作、不上班的自主人生》作者瓦基也談到,他之所以當工程師、寫作和跳國標舞,並不是因為對這些活動有興趣,而是他熱愛熟練一項事物的感覺。
又例如我,我能一直寫文章,並不是因為喜歡寫作,而是「喜歡整理東西」,寫作只是其中一種表現方式,可以幫助我整理腦海中亂糟糟的邏輯。
這裡的遇到人、讓別人開心、讓他們變好看、熟練一項事物、喜歡整理東西,就是我所指的「核心興趣」:一種感覺,一件小事,一種偏好。
如果你找不到興趣,就應該要先釐清你的核心興趣,再去延伸探索你的嗜好和職業選擇。
核心興趣列表
因為興趣是一種偏好和感覺,實在是太廣泛了。我從自己和身邊朋友的例子中,想了一些我目前看到的興趣(隨時更新):
- 與人連結
- 同理他人(傾聽、理解)
- 說服或影響他人
- 照顧保護他人
- 讓人快樂
- 被注目
- 解決問題
- 獲得某種結果(成就、金錢、勝利)
- 整理物品或資訊
- 操作與控制(機具、程式碼、日程、領導)
- 接觸新事物(新知識、探店、旅行)
- 創造新東西
- 欣賞美的事物
- 收集(物品、資訊、友誼)
- 活動肢體
- 展現自己
興趣、嗜好、愛好的差別是什麼?
根據國家教育研究院辭書的解釋,「興趣」常與「動機」、「學習」、「活動」、「傾向」、「偏好」有關;在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裡,興趣的解釋為「樂於學習、注意的事」。
嗜好或愛好,單純指一項不會對別人產生價值的休閒活動,只會消耗時間和金錢,例如吃美食、打遊戲、露營,而且嗜好、愛好不會進步,我們不會說一個人「越來越會看劇」,「越來越會吃美食」。
至於職業興趣又是什麼呢?有興趣的工作不是某個特定職務或產業,而是一份工作有多少讓你發揮「核心興趣」的空間。
我是一個熱愛整理資訊、不擅於創造的人,因此我對之前的數位行銷工作又愛又恨。
愛的部分是,我有很多「整理」的機會:整理數據、整理報告、安排活動日程、調配專案預算等等;恨的部分是,這個工作常常需要創意發想、創造文案,而且比例不低,每次動腦都讓我非常頭痛。
而我現在做的部落格、自媒體,雖然也是一種行銷,但是整理的比例高很多,寫作、架站、諮詢對我來說都是一種整理,而我也知道自己創意很弱,直接放棄需要博眼球的社群媒體。
因此不存在「有興趣的工作」,只要你的核心興趣能為企業產生價值,就會是一份很棒的職業機會。
找不到興趣,不完全是你的問題
從「偏好」、「動機」的觀點延伸,興趣的範圍變得非常廣泛,幾乎什麼都可以成為興趣,但你為什麼還是對什麼都沒興趣?我覺得人們對興趣有幾三種迷思:
1. 興趣不一定要有目標
人們老是用成果來衡量一件事:喜歡畫畫?畫畫能賺多少錢?踢足球在台灣能有什麼發展?
在這樣的文化中成長,我們的思想無形中也被成果論框架住了,彷彿做什麼事情一定都要有成果,否則就是「失敗」「浪費時間」「不成功」,以及你能想到的各式負面形容詞。
興趣不一定要有目標,它可以是生活的調味料,讓你言談更豐富、更有內涵,在社交場合更容易與相同興趣的人開啟話題;
進行有興趣的活動時,可以運動工作中沒用到的大腦區塊,才是正確的休息法。如果你是軟體工程師,上班大量使用左腦邏輯區塊,下班倒頭大睡不能放鬆大腦,反而是透過畫畫、寫作等等創作活動來運動右腦,才會釋放上班的疲勞。
把興趣做出成果、轉換成職業或變成收入,都是很遠以後的事情,在開始探索興趣的階段,先不要以成果來限制自己。
- 延伸閱讀:我們的熱情與天賦,是如何被教育殺死的?
2. 你把興趣想的太大
不一定要是一項「活動」(登山、煮飯、下棋)才算興趣!
喜歡整理東西也是一種興趣,現在不就有斷捨離的倡導者?甚至因為喜歡整理東西,而發展出「整理師」的職業;如果你很會買東西、有一套自己買東西的獨特美感,或是你特別知道美妝品去哪裡買最齊全、3C怎麼買最划算,買東西也可以是一種興趣。
百萬美妝 YouTuber Catie 一開始是病態的喜歡買美妝,後來她把購物心得做成影片,買美妝的就興趣逐漸累積出成果了。所以,只要能跟別人分享、能教別人,都能算是興趣,別再把興趣侷限在某一種「活動」啦!
3. 你只是在逃避
第三種找不到興趣的原因,嚴格來說不算是你的問題,是你的大腦害你的:用「找不到興趣」「沒有興趣」做為不敢、不想、懶得改變的藉口。
為了讓身體隨時有能力戰鬥或逃跑,大腦會自動選擇比較節省體力的事。比起起身做點什麼,直接說一句「找不到興趣」,就可以不嘗試、不面對可能的失敗。
但是嘗試失敗了又如何?只要死不了,沒有什麼事情會真的失敗。真正的失敗,是只抱怨而什麼都不做,因為到頭來,你什麼都沒改變。我不相信一個人會「找不到興趣」、「不知道自己的興趣是什麼」、「對什麼都沒興趣」」,頂多只是還在尋找而已。
那麼,該怎麼有效率地探索自己的興趣?
10 種興趣測驗介紹
有哪些可以協助探索職業興趣和偏好的測驗呢?身為一位職涯諮詢師,我會透過這些工具協助找不到興趣的人,探索自身興趣。以下分成「他評」和「自評」兩種類別。
興趣測驗-他評
所謂他評,是透過外部工具來測驗你的興趣偏好。以下介紹 7 種常見的測驗:
1. 何倫碼:測驗職業偏好
何倫碼也叫做 RIASEC 模型,是心理學家何倫在 1950 年代所發表,是當代的心理測驗中,和職業興趣關聯最高的。
何倫碼將職業興趣分為六個基本類型,每種類型都代表了特定的職業和工作環境。這六種類型包括:
類型 | 代碼 | 特性 | 偏好職業 |
實用型 | R | 喜歡自己動手做,偏好具體任務,不愛與人互動 | 農業、建築、木工、廚師、機械組裝 |
研究型 | I | 求知慾強,喜歡思考,不喜歡動手,喜歡獨立工作 | 科學家、教師、工程師、實驗室技術人員、醫生 |
藝術型 | A | 創作慾強,可望表現自己的個性,追求理想,不重實際 | 藝術家、作家、攝影師、導演 |
社會型 | S | 喜歡與人交流,關心社會議題 | 教師、輔導員、社工、公關人員 |
企業型 | E | 追求權力、權威和物質,喜歡領導,習慣以利益衡量 | 領導者、銷售、政府官員、法官、律師 |
常規型 | C | 喜歡按部就班,細心有條理,習慣接受指揮而不是指揮別,不喜冒險 | 秘書、會計、行政、投資分析人員 |
測驗完成後,你會取得 2-3 個代碼,代表你更細緻的職業選擇傾向,你可以從 104 的生涯興趣測驗,取得「參考的」何倫碼。
為什麼我說是參考呢?因為正式的何倫碼解讀,須由受過訓練的心理師或輔導老師進行,如果你還是學生,你可以透過學校的輔導資源,取得由大考中心提供的正式何倫碼測驗。有些企業也會付費購買測驗,不要錯過這些資源了!
我測出來是 CR 型,代表我更偏好按部就班、有秩序、具體明確的工作內容。你覺得跟我現在做的事情像不像呢?
2. 職業錨測驗:測驗職業價值觀
職業錨測驗是由美國管理學家埃德加・謝因(Edgar Schein)開發的一種心理測試工具,試著找出職業生涯中重要的價值觀和內在驅動力。
謝因認為,如果職場是大海,那工作者就是一艘船,他們對職業的價值觀就是船錨,能為職涯標記出清楚的定位。
他把職業錨分成八種類型:
職業錨類型 | 描述 |
---|---|
技術職能型 | 渴望在一個領域達到大師等級,重視專業技能和知識,工作內容很重要 |
管理型 | 追求晉升、渴望領導,把公司的成功與否當成自己的工作 |
自主獨立型 | 希望隨心所欲安排生活與工作,討厭被管理,需要開放式的工作環境 |
安全穩定型 | 追求工作的穩定性,傾向提供長期就業保障的工作,不關心工作內容 |
創造型 | 享受從零到一的過程,渴望創造與創新,適合創業 |
服務型 | 渴望幫助別人,期待透過自己的工作對社會有所貢獻,適合成為助人者 |
挑戰 | 在克服困難的過程中獲得滿足,愛拼輸贏,討厭太簡單的工作 |
生活平衡 | 尋求工作和個人生活之間的平衡,希望兩者能和諧共存。 |
你可以透過這個測驗,找出自己偏好的職業類型和風格是什麼,我的第一位是生活平衡型,第二位是自主獨立型,都蠻吻合的。
目前我能找到看起來最可靠的職業錨線上測驗是這個中國的網站。
3. MBTI:測驗人格偏好
風靡全球的 MBTI 是一套基於心理學家榮格的理論《心理類型》所開發的心理測驗。MBTI 把人的性格,從四個角度分析,組合出16種性格:
能量來源 | 外向 (E) | 內向 (I) |
感知偏好 | 實感 (S) | 直覺 (N) |
判斷偏好 | 思考 (T) | 情感 (F) |
認知態度 | 判斷 (J) | 感知 (P) |
你很輕易就能找到官方的免費測驗,不過需注意,這個測驗並非正式版本,正式施測需要受過專業培訓的施策師才能執行。
不過即使是非正式測驗,也能搭配其他測驗的結果,共同參考,也很適合當作朋友茶餘飯後的話題。最近大家會說自己是 I 人(內向)/ E 人(外向),就是從 MBTI 得到的結果。
我的測驗結果是物流師(ISTJ),是一個內向、遵守規則、做事一定要有SOP,以及喜歡系統化的人,代表人物是現在的德國總理梅克爾,和擁有哈佛心理學學位的好萊塢演員娜塔麗波曼。
4. Big Five 五大人格特質:測驗人格偏好
雖然 MBTI 當道,但在學術界,MBTI 有一些準確度的爭議。在業界更常使用的人格測驗,是下面要介紹的 Big-Five 五大性格特質測驗。
Big Five 人格特質模型,由多位心理學家的研究結果逐漸形成的,相較於其他心理測驗有更高的準確度,廣泛受到企業界採用。
Big Five 模型認為,人的性格可以分成五個維度:
分數高 | 分數低低 | |
開放度 | 創意、好奇、開放 | 保守、安全 |
盡責感 | 自律、責任 | 隨和 |
外向性 | 社交性強 | 喜歡獨處 |
親和性 | 友好合作 | 競爭、理性 |
情緒穩定性 | 敏感、緊張 | 彈性、自信 |
你可以透過五大人格特質測驗,了解自己的職業偏好是什麼,我測出來的結果是「神經質」,敏感、易焦慮,如果能事前多做規劃,可以增加掌控感和自信心。
5. 九型人格:測驗你的動機偏好和恐懼傾向
九型人格也是受到企業界喜愛的性格分析測驗,近代的九型人格學,是1960年代由智利心理學家 Oscar Ichazo 所建立。
九型人格把性格分成三大類:思考主導、本能主導和情感主導,再從這三個面向把性格細分成九種類型。
思考主導
Type 5 | 思考者 | 好奇、理性、觀察敏銳,喜歡分析和累積知識,專注於眼前目標,為了目標可能會放棄社交 | 工程師、科學家、學者 |
Type 6 | 忠誠者 | 謹慎、忠誠、責任心強,喜歡制度和安全感 | 警察、軍人、法律顧問 |
Type 7 | 娛樂者 | 樂觀主義,尋求快樂和滿足,期待新鮮事,喜歡多工,靈活度高 | 導遊、活動策劃、傳播產業 |
情感主導
Type 2 | 助人者 | 溫暖、關懷他人,有很強的人際交往能力,有時會過度關注他人的需要 | 助人者、非營利組織、社工、銷售 |
Type 3 | 成就者 | 目標導向,注重成就和效率,期待外界的肯定來證明自己,有時可能過於競爭 | 公關、發言人、行銷、金融分析師 |
Type 4 | 藝術家 | 情感豐富、敏感,追求與眾不同和自我表達 | 藝術家、設計師、作家 |
行動主導
Type 8 | 領導者 | 自信、獨立,力求自主和控制,保護弱小,有時會被認為太強硬 | 團隊領導者 |
Type 9 | 和平者 | 不喜歡衝突,適應力高,喜歡把舞台留給別人,是可靠的工作夥伴 | 幕後支援團隊,如人資、行政 |
Type 1 | 改革者 | 注重完美,有強烈的責任感,是職場裡的模範生 | 法官、律師、編輯 |
雖然九型人格目前缺乏足夠的數據證實,也有心理學家認為九型人格沒有充分的科學基礎,但作為認識自己、職涯探索的輔助工具,依然有效果,也受到一些心理師和輔導人員的採用。
九型人格的測驗多達 140 題,請先預留一段時間專心回答:我的測驗結果,主要人格是五號人:觀察者,第二人格是一號人:改革者。
6. VARK:測驗你的資訊處理偏好
VARK 測驗的目的,是釐清一個人的學習風格,對工作者來說,可以延伸到偏好的資訊處理方式。
VARK 的設計者弗萊明(Neil Fleming)認為,一個人的學習風格大致可分成四類:
- Visual 視覺:適合以圖像、畫面、流程圖、顏色、螢光筆來學習
- Aural 聽覺:適合透過聲音來吸收和組織知識,聽課對你的效果不錯,和別人討論、發表演講能讓學習效果更好
- Read/Write 讀/寫:讀寫風格是我們認為的「好學生風格」,因為這類人很擅長讀文字、做筆記、列表,把想法化為文字,寫出精美的筆記本
- Kinesthetic 動覺:適合直接開始動手做,從錯誤中學習,是最有效的學習方式
以及混合了不同學習風格的多模式學習,大部分人都屬於這個類型,混合了 2~3 種學習風格,我自己就混合了視覺 + 動覺風格。
7. DISC:測驗你的溝通偏好
這個測驗很多人都做過:測試你是老虎、孔雀、無尾熊還是貓頭鷹?其實這個就是 DISC 測驗。
DISC 把人的溝通偏好分成四種類型:
- 老虎-支配型:自信、果斷、直接,喜歡控制局面,能針對目標迅速行動。
- 孔雀-影響型:喜歡社交、擅長溝通、充滿活力和熱情,是個樂觀主義者。
- 無尾熊-穩定型:穩重、耐心、善於傾聽,關心他人的感受,喜歡維護和諧的環境。
- 貓頭鷹-分析型:嚴謹、細心、善於分析,追求準確性和完美性,喜歡遵守規則。
我用看的就知道自己是貓頭鷹,測出來也真的如此 XD 你的性格是哪一種呢?可以在這裡測試。
興趣測驗-自評
除了透過第三方工具了解自己,自我覺察也是探索非常重要的一部分。這邊提供三個我會給個案使用的工具:
1. 興趣探索表:四個步驟,找到你的興趣
找不到興趣,很多時候是因為你還不知道,原來世界上有這樣的興趣!一輩子住在山上的人,怎麼知道釣魚的樂趣是什麼呢?
因此興趣探索表,是要協助你跨出探索的「第一步」:開始嘗試。
探索表有四個步驟:
(1) 停止「想」興趣是什麼
興趣是用「找」的,不是用「想」的,你必須要有所行動!不要在網路上搜尋雞湯文了,趕快進行下一個步驟。
(2) 輸入新知
從自己有興趣的方面開始,閱讀書籍、上課、認識相關社群,開始幫腦袋輸入新東西。瀏覽 Hahow、Udemy 的課程,哪些你有興趣學習?
也可以從休閒中延伸:喜歡看劇,就從劇情延伸出文化、歷史的興趣;喜歡打遊戲,從遊戲延伸出經營策略、直播主持;喜歡吃美食,就從美食延伸出攝影或飲食文化的興趣。
(3) 輸出新知
有輸入就要有輸出,用新的知識,創造一些東西,和別人分享。
寫點劇評,分析戲劇裡的文化意涵、歷史背景;錄影片分享最有效率的遊戲破關策略;把美食照、美食點評分享到 IG 上;參與相關社群或讀書會,向其他人分享你的想法見解。我自己則是從寫作中,找到自己的方向。
如果你懶得創造,或是輸出的過程中想放棄,那就不是你真正的興趣了。再探索看看新的領域吧。
(4) 觀察心情
輸出的過程中,你的心情如何?
如果某些步驟讓你覺得愉悅、得到成就感,讓你想做更多、更進步,它可能就是你的興趣之一;如果在輸出的過程中沒什麼愉快的感覺,你的興趣可能不在這裡。
如果你在輸出的過程中,發現自己會進入「心流」狀態,恭喜你,你很有可能找到你的天賦了。
心流(Flow)是一種全神貫注的狀態,由美國心理學家 Mihaly Csikszentmihalyi 提出。當你進入心流,你會忘記時間、忽略周遭一切吵雜、身心靈合一,全心全意的投入一件事情中,直到爆炸的膀胱把你從心流中拉回來,同時內心感到愉悅、滿足。
心流是一個很重要的指標,它能指出你內心可能熱愛的事。(但也要小心落入電腦遊戲或手遊的陷阱,遊戲設計師很擅長利用心流來設計遊戲,讓你無法自拔)
下載興趣探索計劃表
我設計了一份探索計劃表,幫助你走完探索興趣的四個步驟。如何使用這張表?
- 先列下三件想嘗試的事
- 從第一件事情開始,搜尋如何學習這件事,制定學習計畫,並且訂定明確執行日期
- 這個新知識要如何實作或輸出?把計畫寫下來,同樣要訂定日期
- 開始執行計畫,並且觀察自己是否進入心流
- 執行日期到期時,檢視自己是否曾經進入心流?是沈醉在哪個環節中?如果都沒有,果斷放棄,開始進行第二個探索計劃
2. 生命歷程圖
生命歷程圖,或稱生命曲線圖,幫你列下人生的重大事件,並且把這些事件做正負向比較,找出驅動自己、產生成就感的因子,經常用在人生與職涯探索中。
我使用生命歷程圖分析自己之後,發現自己是一個嚮往自由的人,也發現「努力爭取想要的東西」帶給我很大的成就,也找出最害怕的事情是「被別人否定」。
這些發現對我來說非常重大,不僅在全職經營網站這個決定推了很大一把,也讓我開始學習如何面對被否定。
三步驟製作生命歷程圖
- 製作生命歷程線:把你人生中的重大事件(無論好壞),用一個點標記,並且簡述這件事。
- 描述每個人生事件:這些重大事件,是什麼關鍵因素,讓你對這件事情感到很滿意或失望?請簡述當時的情境。
- 找出動力來源線索:從事件描述中,圈出重複被提到的類似關鍵字或情境,試著找出事件的共通點,這就是你的興趣線索
我寫了一篇詳細的生命歷程圖教學文:
3. 工作觀察表
現代人的工作,內容包山包海。以我自己為例,我的行銷工作包含了策略發想、預算規劃、開會溝通、數據整理、廣告素材設計、文案寫作、專案企劃、活動策劃、廠商聯繫…等等等。
這麼多工作中,我不可能每個都喜歡,也不可能每個都討厭,一定有些工作做起來比較順手、比較有成就感。
這個工具就是要幫你有意識地找出,你喜歡哪幾項工作呢?這些工作有什麼共通點?
- 每天晚上,回想今天做了哪幾項工作?無論是工作或生活都可以喔!
- 根據四個指標,給予每個工作評分:
- 投入程度:你在做這份工作時有多專心?
- 能量消耗:完成這個工作後,你是感到心累,還是充滿活力?
- 主動學習:你還願意主動精進這項技能嗎?
- 跨領域應用:你會不會主動把這項技能,應用在生活或其他領域中?
- 累積 2-3 週的觀察表,觀察自己喜歡和討厭哪些工作,然後「放大喜歡的,減少討厭的」,把心力聚焦在喜歡的工作上。
我有寫一篇工作觀察表的使用教學,你也能在這篇文章下載空白的觀察表:
測驗結果會改變嗎?
人的性格會隨著重大事件和生命經驗大幅度地改變,就算沒發生什麼大事,性格幾乎每三個月就會變動一次,因此測驗結果也會時時改變。
心理測驗的結果不是死的,不是一測定終身,它們測量的是一種「偏好」和「相對」,雖然測驗有一定科學基礎,但是也會有所誤差。
我認為最重要的還是「行動」,從行動產生的經驗,去對照心理測驗結果,能夠符合你的生命經驗的部分,才能準確描述你的性格和偏好。
沒有行動力怎麼辦?
或許你會想,木木,這些我都知道,但是我就是沒有行動力,該怎麼辦?
不要被完美主義困住
首先,放下你的完美主義吧!
害怕做了嘗試,結果還是找不到興趣,是浪費時間?你怕嘗試了新東西,得到不是預期的結果?或是你覺得你的興趣不如別人厲害?
停!停止自我批判!我們要解決的問題是「找到自己的興趣」,完美主義和害怕失敗對解決問題一點幫助都沒有。你要為了不跌倒而一步都不跨出去,還是邊跌倒邊學習怎麼往前走?
行為設計,增加動力
接著,我們可以靠行為設計來幫助自己行動,例如:
- 降低執行門檻:看劇時,把空白筆記本放在手邊,一看到有感的地方就立刻抄下來
- 降低執行難度:一開始,一天只花五分鐘閱讀攝影書籍,養成閱讀習慣後,再慢慢延長閱讀時間
- 記錄執行次數:每行動完一次,就在行事曆打個大大的勾。不要小看勾勾的力量,它能給你最直接的正面回饋,當勾勾越來越多,你能感受到自己確實在進步
固定執行,養成習慣
也可以用固定時間執行,來增強行動力,例如:
- 和日常工作串連:每天洗完澡就發一篇美食IG
- 時間箱:固定每天晚上8點~8點半是閱讀時間,這段時間除了閱讀,什麼都不做
關於培養行動力,《原子習慣》提出非常精彩的做法,很推薦經常拖延、沒有行動力的人閱讀。
- 延伸閱讀:成功,是被設計出來的——《原子習慣》書摘
找到興趣,然後呢?
當你花費一番苦心,終於找到自己做起來開心、能跟別人分享、可以教別人的一項興趣,然後呢?
你可以當作一項調劑身心的活動,在興趣的成長和分享中找到成就感;也可以作為職涯考量,尋找一份會用到興趣的工作;
當你的興趣成長到某個程度,開始有陌生人來問你問題時,就是時候考慮把興趣轉換為收入了。如果你願意,甚至可以把興趣當成正職,開始做你熱愛的工作。
別說不可能!我喜歡寫作,我現在就靠寫部落格幫自己賺外快;插畫家三木森更實踐了「用興趣賺錢」:喜歡畫畫,就靠畫畫維生,甚至在歐美出書。
去公司上班看似是當下最安穩的選擇,長期風險卻是最高的。2020年的疫情,許多傳統的安穩職業受到挑戰,所以個人品牌、斜槓、一人公司才會如此風行。
如果你有一項比別人鑽研更深的興趣,你的收入可以不完全依賴上班。興趣可以不只是興趣,也可以是對自己的投資,不是嗎?
這篇文章有幫到你嗎?有的話,請幫我點五個讚。幫助你是我寫文章的動力:
謝謝分享,文章寫得很好!???
謝謝,希望有幫助到你
感谢
好棒的分享,第一看到可以將 “尋找興趣”的方法 有邏輯且落地表達,而非天上飛的文字 謝謝
謝謝你的喜歡,希望有幫助到你!(飛上天的文字是什麼 XDD)
謝謝分享,目前我也在嘗試各種活動來發掘自己真正感興趣的事。
幫助到我了!
感謝你的文章!講的很清楚,如沐春風。
最近正陷入迷茫,那些明明應該是「興趣」,卻怎麼更多感到的是消耗,看完文章才豁然開朗原來自己做的最多的是「休閒娛樂」。
接下來會嘗試你的方法,希望能早日找到自己的興趣,也像你一樣能輸出價值幫助到別人。
輸出不只是對別人產生價值,對自己的記憶也非常有效,開始寫部落格之後,我發現自己總是對有寫過心得的書特別印象深刻,沒寫的總是想不起來!
輸出是個利人利己的好事 ^^
對”探索”很有興趣,這也算嗎?
不知道你的探索指的是什麼,我可能會考慮是不是在多種不同情境內,都喜歡探索,或接觸新事物?
我想了解可做什麼工作,開發第二專長、工作專形
謝謝您,文章寫的很好,非常用心的內容,大力支持!!
很開心有幫助到你!
读完了,测试也都做了,写得很清楚,很用心,感谢~我之前以为兴趣是“我愿意不计成本投入时间和金钱”,倒是没想过“输出”这个点。想体验的东西很多,但都是半吊子,找不到兴趣呀,可能是投入的不够多,或者天赋不够又性格上不够脚踏实地。继续探索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