我們總覺得,學習是為了未來,現在用不到沒關係,「先學起來」總是好的。事實上是這樣嗎?
我人生第一次考 0 分,是國中的英文小考,而且我媽媽還是英文老師。
媽媽一直強調「未來英文很重要」,所以英文是我們家的重點科目。學校上完英文課,放學又被塞到補習班,回家還有媽媽「愛的英文教育」。
但我英文還是一樣爛。那時學英文的唯一用途,大概只有避免被媽媽揍吧。
不過出社會之後,我的英文好到,美國同事以為我有去美國留學過呢!其實,我到今天都還沒踏過美國的土地。
中間發生了什麼事?
大學畢業前,我以交換生的身份在歐洲讀了半年大學。
一次在法國旅行時,不知道哪裡出了差錯,我在火車站拿不到網路預訂的車票。
服務人員顯然沒有要幫我,他要我自己去訂票網站吵。
眼看火車就要發車,我當下又慌又氣,試圖用「理論加點怒氣值」爭取我的車票。(好吧,就是吵架)
我英文太爛,應付考試還可以,腦中雖然閃過一百個可以吵的點,但要用英文說出口,真的沒辦法。
比起媽媽以前的言語暴力,要一個窮學生花 40 歐再買一張車票,真的有夠痛。
這次經驗讓我深切體驗「英到用時方恨少」。
旅行結束後,我回到學校洗心革面,把握在歐洲唸書的剩餘時間,磨練我的英文。
我不選涼課,不跟華人同學同組,跟外國室友出遊,死命抓住每一次可以講英文的機會。
你也知道,歐洲嘛,工作態度比較 Chill(落東落西?),我要有能力把我應得的東西「吵」回來。
當我需要馬上能講好英文,學英文對我來說就不再是填鴨,反而比考試和棍子更驅使我往前。
回台灣之後,我的美國同事就問我:Have you studied in America?
出社會超過十年,陸陸續續學過很多東西。
那些被放棄的,都是一些「現在用不到」的知識:程式語言(好像很重要,但行銷不需要)、韓文(不知道下次飛韓國是何時)、會計(現在沒有自己開公司)。
反倒是寫函式、AI 和寫作,總能找到馬上使用的地方,學著學著,就有 Google sheet 客製案找上門,就寫了 160 萬瀏覽的爆文。
AI 更不用說,ChatGPT 當機那天,我的工作直接停擺。
我發現,學好一項技能的關鍵是「現在就把知識『用』出來」。不止用在工作開外掛,「整理想去的咖啡廳」這種無用之用也很好。
有一個「立即可用」的情境,比起為了未來儲備知識,來的有效、有動力、有成就感、有⋯⋯多了,好處說不完。
不要為未來學習,學習是為了現在。
至於我當初被美國人稱讚的英文能力如何呢?
早已退化到看不見一點影子 XDD 畢竟生活在台灣,很少用到英文,等到需要把英文當武器用時,已經來不及了。
所以,我們需要創造一個「立即用英文」的機會。
線上真人家教就是一種摩擦力極低的方式。我已經在 Wuwow 上了兩個月的課,從 Lv.6 升到了 Lv.7。
老實說,不是 Wuwow 老師教多好,「羞恥心」才是英文最大的用途,我不想上課再卡詞了!好丟臉!
所以除了上課,我積極接近英文,每天用 AI 背單字、主動收聽英文節目雕耳朵、看影片不開字幕。
雖然出發點是不想丟臉,但這些基本功,才是讓英文進步的關鍵。
現在就幫自己創造「用」英文的機會吧!填寫表單,預約外師英文健檢,直接開口「用」英文吧。
你可能會想:體驗課就要跟外師?太狠了吧?
對自己狠一點,離成功近一點囉。
這篇文章有幫到你嗎?有的話,請幫我點五個讚。幫助你是我寫文章的動力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