關於錢的所有行為,不外乎就四個:借錢、花錢、存錢、賺錢。這四個行為,你會怎麼排序呢?我想應該會是賺錢 → 存錢 → 花錢,然後避免借錢。然而,在有錢人心裡,「借錢」卻排名第一。
這本書在講什麼?
會讀這本書,是因為我在做年度目標規劃,畫出未來的自己時,畫中的我正在開一台特斯拉 Model Y。我查了一下售價,一台基本款的 Model Y 居然要 220 萬!以我現在零用錢等級的收入,要何年何月才買得起呢?
所以我就好奇了:有錢人收入再怎麼高,月收 20 萬,特斯拉也不是說買就買的,更別說像藍寶堅尼那種會行走的房子(藍寶堅尼一台兩千萬以上)。那些開名車的人,到底怎麼辦到的?
於是我找到了《錢意識》。市面上討論有錢人的書很多,大部分不離存錢和賺錢,但這本書完全打破我的三觀:有錢人的錢是用「借」的!
這本書探討的,就是「為什麼有錢人要借錢」?他們是怎麼想的?他們的想法,如何影響他們的行動,以及命運?
你的潛意識操控著你的人生,而你稱其為命運。
——榮格
本書作者沈誘冰雖然不是心理科系專長,但因為對心理學、潛意識很有興趣,逐漸發展出一套對金錢的潛意識觀念。出身普通家庭,憑著這套金錢潛意識觀念,23 歲就買了人生第一輛車,27歲更買了第一間房子,還是豪華的海景房。
老實說,我不推薦你閱讀這本書,原因我在最後面會講,但我認為書中的三大重點:借錢、花錢和賺錢,能激發你對金錢的不同觀點。
重點 1:會借錢,才是有錢人
關於錢的所有行為,不外乎就四個:借錢、花錢、存錢、賺錢。這四個行為,你會怎麼排序呢?我猜會是:
- 賺錢 → 存錢 → 花錢(避免借錢)
然而,在有錢人的心裡,這四個順序是這樣的:
- 借錢 → 花錢 → 賺錢 → 存錢
我們從小就被灌輸「避免借錢」的概念,量入為出,賺多少花多少,不要把錢浪費在自己負擔不起的奢侈品上。
所以,你一定也曾在逛街挑商品時,有過「這個太貴了,不值得」或是「我買不起」的想法吧。有這樣的想法,代表你的潛意識認為,你不覺得自己有錢,沒有能力成為有錢人,所以供不起高昂的消費。
有錢的人不這麼想,他們會借錢買目前負擔不起東西,日後再慢慢還款,因為他們從骨子裡相信自己是有錢人,或即將成為有錢人,也絕對還的起這筆債務。
他們的潛意識淺藏著這些訊息:
- 我可以賺到錢,也還的起,所以不怕借
- 發現好的賺錢機會,就算去借也要投資
- 不斷借錢是為了讓業務規模擴大
- 借錢可以提前讓我過好的生活,所以利息算不了什麼
- 我享受每次抵押還貸,既可以增加信用,又能增加手裡的流動資金
因此,他們努力工作、提升實力,在生活中找出每個能精準的投資機會,把手上的現金盡量投資出去。努力夠久、投資做的夠多,累積的財富自然比普通人多得多。
有錢人的錢不是放在口袋,而是放在腦袋裡的。
—— 沈誘冰,中國作家
重點 2:有錢人怎麼花錢?
雖然《錢意識》鼓勵多借錢、多花錢,卻不是叫你想買什麼就買什麼,而是懂得正確花錢,思考每一筆消費帶來的報酬,也就是每一次花錢,都應該要是一次投資,不是單純買個「爽」。
買名牌包或名牌車,不應該是用來滿足虛榮心,而是讓你談生意的時候,增加客戶信任感,提升成交率;去高級餐廳吃飯,不只是犒賞自己,而是去見識有錢人平常都吃些什麼。
作者還強調,飲食這方面更是萬萬不能省,每一口你吃下的飯菜,都是在投資三四十年後的健康,更應該要多花錢,吃新鮮有機的食材。
「正確花錢」讓點讓我很有啟發。有小孩之後,我變得很討厭家庭旅遊,因為每次家庭旅行的食宿都是一筆可觀的花費。為了配合孩子,要住夠寬敞的飯店,吃飯得找親子友善餐廳,再也不能像單身時期,有張床就能睡、一碗麵打發一餐。
但是換個角度想,每次家庭旅遊之後,話題會在我們夫妻間延續三天以上,我也會不斷複習照片,回想旅程中各種好笑有趣的事。雖然很花錢,但是每一次家庭旅行的花費都是一次投資,報酬是專屬於我們家三個人的珍貴回憶,和更緊密的家庭關係。
重點 3. 做熱愛的事才能賺大錢
談完借錢和花錢,最後談的是有錢人如何賺錢。
沈誘冰說,賺大錢其實沒有秘訣,就是做熱愛的事,因為做熱愛的事才能做得久,做得久才能做得好,做得好才賺得了大錢,才能躲避「速食成功」的陷阱。
什麼是速食成功?現代社會飛快的節奏,吃飯要快、通勤要快、複製貼上也要快,就連成功也必須快,如果不能快點成功,就是走上一條失敗之路。
只要是沒辦法快點提升薪水的事,我就不做;只要沒辦法快點讓我的創業賺錢,我就收攤;只要不能快點得到我要的成果,就失敗了。
我們太習慣要趕快看到成果,卻忽略得到成果之前的必經之路:堅持。
普通人賺不了大錢的原因,就是太著眼於眼下的利益,而有錢人看到的,是幾年後事業有成的樣子,即使當下沒有賺錢,他們眼裡也只盯著未來的目標,有熱情作為燃料,就不會輕易放棄。
該如何確定潛意識裡最愛的是什麼工作?當你可以不為短期回報而長期堅持做某一件事,這件事就可歸為你的真愛。(延伸閱讀:如何找到喜歡的工作?答案藏在這四個指標)
或許你會考量現實面:「我年紀大了,擔不起追求熱情的成本」、「我想做的工作沒辦法養活自己」⋯ 當我們一直把這些負面的訊息灌輸到潛意識裡,潛意識會反應在行動上,影響選擇。
我聽過太多人為了收入,選擇不喜歡的工作,卻因為沒有熱情,沒辦法做久,更無法做好。也許他們會放棄、轉職,也許就這樣過著普通的人生,總之,他們的人生最終都反應了他們的潛意識:成為一個沒什麼作為的普通人。
後記:為什麼我不推薦這本書?
《錢意識》的確讓我耳目一新:借錢的觀點讓從小習慣先存再花的我很震撼,花錢即投資讓我學到要更捨得花錢,最後如何賺錢讓我很有共鳴,也是人生研究所拼命在強調的事。
但我會把這本書歸類為雞湯類的書,因為書中缺乏強而有力的證據,證明有錢人都是「借錢 → 花錢 → 賺錢」,舉的例子多為作者自己和她朋友的故事,而且這些故事讀起來都蠻有 Dcard 文的味道。
不過,無論你是一個終身學習者,還是一個投資者,心中永遠都要保留一間空房間,才能接納不同的觀點。我認為,我們要先接納新觀點,思考過、消化過這個新觀點了,才能決定是否留下這個新觀點,以及要把哪個舊思維汰換掉,你說對吧?
因此,如果你對這篇文章的論點有興趣,還是可以把《錢意識》當成休閒書來閱讀,看看是否能更新你對金錢的想法。
這篇文章有幫到你嗎?有的話,請幫我點五個讚。幫助你是我寫文章的動力:
輕鬆口吻 開放觀點的分享 很享受近期收到Mail看文章的當下,希望我們都能成為過上自己理想生活的人,感謝分享: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