越努力,越平庸

越努力就越平庸

你人生中的「高光(highlight)時刻」是什麼時候呢?

是代表學校參加全國性比賽?還是在幾百個應徵者中脫穎而出,錄取夢寐以求的大公司?或是做了一場令人激賞的提案,成功拿下超級大客戶?

再看看現在的你,有代表國家比賽嗎?有再次從競爭中脫穎而出嗎?有成為手戴名錶、手插胸前、掛著職業微笑的「成功人士」了嗎?

還是成了過一天算一天、拿多少錢做多少事的普通上班族?人生唯一能期待的,只剩 Friday night 和發薪日?

每個人都有可以重複講一百次的「高光時刻」:讓你最驕傲、回味無窮的巔峰事件。但,為什麼人生沒有繼續高光下去?為什麼再也提不起勁衝刺?為什麼人生成績單只有及格而已?要怎麼扭轉現狀,重現高光時刻?

布萊德・史托伯格(Brad Stulberg)這位美國作家來說,他的高光時刻來的不算晚,卻也更早迎來平庸人生。

從頂尖摔落平庸之路

Brad Stulberg
史托伯格。圖片來自他的網站

史托伯格有些小聰明,雖然某些科目是他的弱點,但他很知道如何透過拼命用功,來彌補這些弱點。除了念書,史托伯格沒有其他興趣,別人都認為他是個無趣的書呆子。

「書呆子」對他來說並不是貶義詞,而是他人生的墊腳石。因為努力而得到的優秀成績,讓他大學一畢業,就拿到麥肯錫顧問公司的入場券了。

即使已經加入人生勝利組,他也不因此鬆懈,因為他知道,「積極努力」就是他成功的秘訣。史托伯格比以往更認真,不是在工作,就是在工作——不是在工作的路上,因為他根本沒空回家。

努力沒有辜負他。史托伯格在麥肯錫的表現一路飆升,案子越做越大,沒花太久時間,就在為營業額幾十億美元的公司提供顧問服務了。

這段期間,他為了服務客戶,設計了一個超過50個變數的模型,預測美國醫療改革對經濟的影響。你要知道,一件事光是有兩個變數、四個結果,就讓我們這種普通人很頭大了,更何況是50個變數!

但史托伯格就是做得到。他設計的模型,得到許多比他資深兩倍的專家讚賞,美國依然有很多保險公司和醫院,還在使用這份模型。這份模型更受到歐巴馬的青睞,邀請他進入國家經濟委員會擔任顧問。這是個只低總統幾個階級的職位!

2010年某天早上,他穿著全新訂製的西裝、頂著精心整理的頭髮踏進白宮,開始他全新的顧問工作。那年,他還不到24歲。

這是史托伯格人生最巔峰的時刻

為什麼說「最」?因為,史托伯格的人生從這裡開始走下坡。連續的高度工作壓力,讓他開始出現不良生理反應:手腳冰冷、失眠、焦慮,最嚴重的是,他感覺不到成就感,熱情也消失了,再也沒有進步的動力。

後來,史托伯格沒有繼續從政,也沒被麥肯錫升遷。他陷入人生倦怠,一蹶不振,變成一個平庸的普通人。

我相信有耐心看完這個故事的人,都和史托伯格一樣,有個從頂尖到平庸的人生。我也是。

史托伯格為了瞭解自己為什麼從麥肯錫、白宮的頂尖顧問,變成一蹶不振的失意青年,他投入頂尖表現的行為科學研究,把結果寫成《一流的人如何保持顛峰》這本書,才走出低潮,再創人生巔峰。

史托伯格已經走出平庸,我們如何從他的經驗,幫自己重新創造人生高峰?

再創高峰重點1:製造「好」壓力

什麼?壓力也有分好壞?沒錯!壓力不全然是負面的,好的壓力帶你上天堂,壞的壓力讓你變成剖同郎(普通人的台語)。

拿減肥這件事來說,韓星的減肥法(一天只吃一顆蘋果、兩條地瓜和一杯高蛋白),為什麼很難成功?或是你每天走路半小時,為什麼還是瘦不下來?因為超嚴格的飲食控制壓力太大,每天走路半小時壓力又太小,這兩種都沒辦法達到減肥效果。

正確的壓力,是讓任務在一個「勉強可以完成」的難度,才是正確的、讓你進步的壓力。

有限的意志力

如果任務壓力太大,快速消耗完意志力,你很快就會放棄,因為人的意志力是有限的。

曾經有學者做過測量意志力的實驗。受試者要先吃個東西,然後回答一道非常難的問題,其中一組先吃香噴噴的餅乾,另一組吃充滿菜味的水煮蘿蔔。

結果發現,吃餅乾的受試者,嘗試解題33次才放棄,而吃蘿蔔那組,只試19了次就放棄作答。

這告訴我們,意志力就像水庫,每遇到一點困難,我們就從水庫洩洪一些意志力,如果一次洩洪太多,或持續洩洪,沒有保留重新收集雨水的時間,水庫很快就會乾涸,一但意志力用光,就沒辦法再堅持下去了,事情無法做好、做久,讓你離成功越來越遠。

「一萬小時」不會成為頂尖

另一種可能,是目標訂的太簡單,沒什麼壓力,雖然一直重複做一件事,甚至做得很順手,實際上是在阻礙大腦神經發展。

你知道請家教和傳統一對多的上課方式,哪一種學習方式的成績比較好嗎?答案非常反直覺——一對多上課的學生,成績反而比較出色,因為一對一授課,學生只要碰到一點障礙,老師馬上就會介入,學生反而失去訓練大腦的機會,導致比較差的成績結果。

所以,「一萬小時」理論是錯的,開車開一萬小時,也不會變成 F1 賽車手

成為頂尖專家,的確需要出眾的實力,但你不需要一次到位,也不是同一件事重複做一萬小時,而是設定一個「做起來有點吃力,但最終可以完成」的難度,製造好的壓力,讓工作變得像遊戲,自然有動力一直做,最終成為頂尖,創造巔峰。

或許你會想,好,那我同時做三件難度正確的事,應該能加速成功吧?如果你這麼做,恭喜你,你正在往平庸的方向加速前進。為什麼?

Hard work brings rewards. Concentrated young man working on laptop while sitting in the rest area of the office

再創高峰重點2:一次只做一件事

同時做很多件事,加速完成好幾項工作,聽起來很合理,也是現今辦公室工作的主流工作法。但對大腦來說,「多工」卻是降低效能的方法

想像一下,你正埋頭準備下午開會的簡報,這時,主管突然傳個訊息,要你把上次的提案現在傳給他。看起來只是個小小的、完全沒負擔的任務,但在大腦中,原本投入在簡報上的注意力,卻陷入了一場風暴。

注意力像是宮崎駿電影裡的小黑炭,本來全都在專心處理簡報,因為被臨時交辦任務,小黑炭又全部跑去把「傳檔案」處理好。即便完成這個任務只花你30秒,要讓所有小黑炭離開後再通通移回去,對大腦來說是個困難的工作。

神隱少女的黑炭小精靈
圖片來自吉卜力工作室

注意力並不是彈指一下,就可以一次歸位,而是慢慢地、一批一批跑回去原本的工作,就算只是30秒的打斷,也可能讓你的工作效率降低10分鐘。一小時被打斷一次,每天就有80分鐘會是效率低落的狀態,更何況辦公室裡時不時就響起的電話、Email,或同事轉頭過來問問題?

所以,想要擺脫平庸,就要保持高度專注,拒絕多工、一次做只一件事,不要同時開很多分頁,也不要一邊寫報告、一邊聽 Podcast;關閉通訊軟體、Email,甚至把手機藏起來,不要看到任何 App 通知。

「那我訂定正確難度,一次做好一件事,就這樣一直衝刺下去,總會衝到新的巔峰吧?」如果你這樣想,我要再度恭喜你,你又踏上平庸人生的道路了!

再創高峰重點3:更拼命不會更成功

一般我們會認為,只要長時間認真衝刺,就能獲得最好的工作成果。不過研究已經表明,大腦就像橡皮筋,拉久會失去彈性。適度穿插休息,讓大腦暫時抽離工作,才是保持一流的做法

Google 雖然是全世界最棒的公司,壓力卻也和公司名聲一樣大。Google 很早就注意到,有些「懂得休息」的工程師,比起埋頭苦幹的工程師,生產力更高、頭腦更清晰、注意力更集中,也更加快樂。

Google 處理壓力的方法,不是強迫員工準時下班(事實上,Google 希望員工24小時都待在公司),而是在內部推廣正念冥想,引導員工適時抽離工作,獲得身心平衡,保持高度產出。

時間追蹤 App DeskTime 也發現,優秀企業的工作方式,是專注工作52分鐘之後,休息17分鐘,而不是馬拉松式的連續衝刺。

多違反直覺的一件事!連續工作反而會使整體表現下降——但這就是史托伯格發現的事實:普通人和高手的差別,在於「高手比普通人更擅長休息。」

這個概念我特別有感。以前我也是採取「連續高速衝刺」的工作方式,有一次文思泉湧,下筆如神,打算一口氣把文章寫完,但到了第二個小時,開始覺得有點卡,而且一直分心打開臉書和 YouTube,到最後連靈感都消失,也不想寫文章了⋯⋯

直到讀了這本書,才得到解答——我需要的不是連續工作,而是休息一下,抽離工作,來保護靈感和效率!

過去你可能覺得休息是偷懶、是失敗,但是現在我們已經知道,「休息是為了走更長遠的路」不是一句廢話,而是真的有理論支持,更是我親身試驗過的。

除了小時休息一次,書中還建議了每天、每週和每年的休息頻率,也介紹六種科學證實最有效率的休息方式,包含冥想、散步、和朋友聚會等等(滑IG臉書不在其中!)。

Girl starring at views far away, dazing at daytime

我的救命繩索,或許也是你的

看這本書之前,只要不是顧小孩的時間(阿嬤下午帶去顧、晚上睡覺後),全都被我塞了工作,完全沒有休息,盡力把握每一秒可以工作的時間,不可以看 YouTube、不可以玩遊戲、不可以放空,我耗費很多意志力在阻止自己休息。

或許因為這樣,小孩出生之後,我一直有很強烈的倦怠感。

看完《一流的人如何保持巔峰》,我做了很多改變:

  • 明確切割休息時間,小孩睡了之後,就是 YouTube 衝浪時間;假日也保留一天逛街/約會日,丟包小孩,徹底享受自由的味道
  • 雖然整體工作時間變少,但增加工作「濃度」,藏起手機,高度專注,提升工作效率
  • 原本要花三天才能寫完的文章,現在一天半就能寫完(接下來想挑戰一天寫完——一個勉強能完成的難度)

雖然還不能親身告訴你這樣可以告別平庸、創造高峰,但是這些改變,成了我當媽媽之後的救命繩索,真實感受工作效率提升、身心平衡。如果能以這樣的狀態持續三年、五年,我想我可以做到「不只是平庸」。

如果你想再複製一次人生的高光時刻,或至少,你想找到按下人生暫停鍵的正當理由,那一定要讀一讀《一流的人如何保持巔峰》,將能開啟你對工作、生活的全新視野。

一流的人如何保持巔峰封面

這篇文章有幫到你嗎?有的話,請幫我點五個讚。幫助你是我寫文章的動力:

留言

沒有留言,發表第一則留言...

    發佈留言

   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。 必填欄位標示為 *