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盤點致富》心得:財富不是數字,而是一種體質

盤點致富封面

有錢,不是帳面上有多少錢、有多少被動收入。財富是一種可以養成的「體質」。

前陣子電子報一陣一陣的,時時停刊,因為我最近的心態非常「鬆」。

一切起因於讀了一本書《盤點致富》。這本書回答了我長期以來焦慮的問題:為什麼我總是覺得不夠?

有粉絲、出了書,為什麼還是覺得成就不夠?

有存款、有投資,為什麼還是覺得錢不夠?

不用通勤、工作自由,為什麼還是覺得時間不夠?

看完《盤點致富》,我恍然大悟。原來財富是一種「體質」,而不是帳上有多少錢。

或許是因為作者聰明主婦同樣是家長、同樣是自媒體經營者,投資同樣從短線操作到長期投資,這本書讀得我心有戚戚焉。

你和金錢是什麼關係?

聰明主婦原本在文化產業工作,30 歲懷孕之後,因為對家庭未來的擔心,開始自學投資,並成立了粉絲專頁,分享投資理財的心得與生活點滴。

聰明主婦現在是媽媽、家庭主婦,也是長期投資人、講師、財務導師、自媒體創業者。

《盤點致富》展現了聰明主婦想告訴我們的事:我們和金錢到底是什麼關係?

金錢的本質是交換:交換午餐、交換咖啡、交換娛樂和一切生活必須的東西。也就是說錢是中性的,無關善惡,但是我們常常賦予金錢超出本質的意義。

回想我諮詢過的讀者,他們最常提到和錢有關的問題是:

  • 想去的那個產業薪水太低(所以我無法轉職、不想去那個產業)
  • 不知道怎麼定義成功,直接用薪水定義最快
  • 薪水只能上升,不能下降
  • 想要財富自由,才能做喜歡的事
  • 錢代表安全感

這很弔詭。引用書中的一段話:

明明原本想追求的是快樂,最後追求的卻是金錢;明明渴望的是自由,最後追求的還是金錢;明明想要得到的是認同感,最後追求的依然是金錢。

我們覺得,金錢是成功、是自由、是快樂,然而真的是這樣嗎?李玟留下龐大高達 43 億台幣的遺產,但她的死因卻是憂鬱自殺。

有很多錢,也不見得快樂呢。

你跟金錢的關係是什麼?書中沒有給出答案,聰明主婦也還不知道答案是什麼。每個人和金錢的關係都不一樣,可是當我們看見自己與金錢這條模糊的線,就是看見問題存在,就可以疏理問題、採取行動。

聰明主婦從自身投資的經驗、心理學和身心靈的角度,分析我們可以如何和金錢建立關係,以及如何盤點財務、建立自己的投資風格,以符合自己的人生需求。

我很喜歡《盤點致富》,與其說這是一本理財書,倒不如說這是一本從金錢出發的人生思考書。

書中多次談到《與成功有約》的使命宣言,我也把自己兩年前寫的使命宣言拿出來看,發現自己還走在我的生命原則上呢!

和金錢的不良關係,常常來自「匱乏」

《盤點致富》書中有一個段落,是讓我整個人「鬆開來」的人生密碼。

有一段時間,聰明主婦發現身體有異樣腫塊,加上兒子和先生陸續發燒生病,聰明主婦閃過非常多可怕的念頭。幸好,後來大家陸續康復,腫塊檢查也正常,她突然有一種「豐盛」的領悟。

那天晚上陪小人物(註:聰明主婦的孩子)睡覺時,我輕輕拍著他的背,我突然有一種感覺,這個世界上我最羡慕的人其實就是我自己耶!那一刻我完全不在意那些我曾經羡慕的人事物,也是我人生中第一次有這種感覺。那個當下,非常豐盈,我真的非常羨慕什麼都有、一切都好的自己,所有的匱乏感全都煙消雲散了;曾經汲汲營營想要更多的,也不再誘人了。

讀這段話的時候,我的內心是震動的。過去,我經常為了數據起伏而焦慮,為存摺上的數字擔心,為孩子的教育緊張⋯⋯但總是想不起來在焦慮的當下,我擁有很多東西:

我有健康可愛的孩子,有支持我的先生,有安身立命的家,口袋裡還有一些錢,讓我想回台北,可以隨時跳上高鐵,兩小時後就能和台北的朋友碰面。

此時此刻,我是幸福的人,什麼都有、一切都好,非常豐盛。

我們總是抬頭仰望天空,煩惱自己為什麼飛不上去,卻沒看見地面上的花花草草,忘記雙腳踏實地踩在地上,那種不會跌倒的安穩感,是什麼感覺。

匱乏感永遠不會消失,但是常常低頭看見自己的「有」,就是填補匱乏感唯一的方法。

過去我一直不懂,搞身心靈和玄學的人老是說「豐盛」、「高能量」到底是什麼意思?講這些無法驗證的詞彙,是不是想騙錢?

但在我領悟這個道理的瞬間,懂了「豐盛」是什麼意思。

時間也是本金之一,你願意花多少?

你可能聽過各式各樣的投資方法:長線、短線、波段、當沖、作多、放空等等,光是這一堆名詞就搞得頭昏眼花,要如何選擇最適合自己的投資風格?

《盤點致富》作者聰明主婦認為,適合自己的風格,除了考慮報酬率、風險和波動之外,「願意分配多少時間」也是必須加入評估的要點。我甚至覺得,「時間」才是首要考慮的要素。

買賣股票,從來都不只有「買」和「賣」兩個動作,背後更是大量找資料、學習、看盤、吸收新知等等,你願意花多少時間在這上面?我相信大部分的人,更想把時間花在其他事情。

以前我曾經挑戰過邊上班邊操作股票,根本不可能,我隨時可能會被抓去開會,或是同事滑椅子過來和我討論事情,一下就錯過買賣時機,下班之後,還要處理家務、研讀工作材料,哪有時間看投資資料啊?

聰明主婦最多曾經同時持有 40 檔股票,每一檔都是精挑細選,無法輕易割捨,但每天要花很多時間追蹤這些個股,忙到分身乏術。

最痛苦的是,好不容易決定斷捨離,賣出持股,結果一賣就漲,真的讓人恨得牙癢癢。

聰明主婦就這樣瞎攪和了兩三年,最後報酬率也只贏大盤一點點,而且報酬也只靠 2、3 檔股票撐起來。

最後聰明主婦摸索出來,最適合自己的投資方法是資產配置型:七成被動投資(ETF、VT),兩成成長股(微軟、特斯拉),一成高風險的創新成長股。

雖然我持股沒到 40 檔那麼多,但是從瞎攪和的投資風格,轉到資產配置的路徑,恰恰和聰明主婦一模一樣呢。

我們的故事想告訴你:時間也是一種本金,你有多少時間,願意為投資投入多少時間?

誰適合讀《盤點致富》?

整體來說,這本書「軟中帶硬」,有許多心靈層面的剖析,也多少帶到一點財務知識,不過讀起來並不生硬。

我會把這本書推薦給這三種人:

  • 常常為金錢煩惱,覺得薪水不夠高、錢賺不夠
  • 剛開始投資,心情老是被盤勢牽著走
  • 有家庭的人,尤其是全職媽媽,和因為小孩而在家工作的家長

我很喜歡《盤點致富》,或許是因為我的生命軌跡和聰明主婦很類似,讀這本書的時候,許多場景似曾相識,好像被這本書理解了。

也推薦給你。


這篇文章有幫到你嗎?有的話,請幫我點五個讚。幫助你是我寫文章的動力:

Comments

No comments yet. Why don’t you start the discussion?

    發佈留言

   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。 必填欄位標示為 *