人生、工作很迷惘?人生研究所為你找到曾經深陷迷惘、如今找到人生目標的來賓,聊聊他們經歷哪些事、如何思考,才為自己找到人生方向。
這次訪問的來賓——文科生,雖然要求保有隱私,不讓我拍照,但是毫不隱藏地分享他的人生故事和體悟,因為他和我一樣,對「迷惘」有太多感觸,他希望他的經驗,能啟發迷惘的人,幫你走出人生迷霧。
誰是文科生?
採訪這天,我來到台北市民大道一間隱密的男士 Barber shop,水泥地、工業風的空間,點綴幾株綠色植物,一位清瘦、俐落短髮的年輕人,用和他冷酷外型不符的自信熱情迎接我。
他是期貨操作者:文科生。除了期貨,他也經營網站分享期貨操作心法,同時也是一名兒童美語老師、男士理髮廳櫃檯人員。
穿著橫條紋上衣、重磅牛仔褲和工作靴,看他剛硬的外表,你不會想到他是個十點半就寢、五點半起床的晨型人,更不會想到,他已經堅持每天寫期貨交易日誌,長達兩年了。
為什麼文科生要研究期貨?因爲他有個很明確的人生目標:移居澳洲,如果學會期貨操作的本領,就不需要固定在台灣的工作了。
為什麼是澳洲?這要從他在職涯遇到的迷惘開始說起。
沒有目標的人生
文科生出走澳洲前的經歷,可能跟你我沒有太大不同:別人唸大學,也跟著唸大學;別人找工作,也跟著找工作,不曾思考過什麼是人生。
應用外語系畢業後,曾在百貨公司做收銀、在機場做出納,直到第三次轉職,踏入兒童美語補教業後,才感受到人生衝擊,陷入迷惘。
文科生很早就接觸順流致富的天賦測驗,他是遵循系統、原則的鋼鐵人格(和我一樣!),身在教育第一線,文科生覺得,教育就該有它的方法:學習、考試、檢討錯誤再進步。
但補教業畸形的教育方式,讓文科生變得很痛苦。
「當教育變成商品,就變得不再單純。」文科生感嘆地說。為了要讓學生留下來,即使孩子只考50分,還是得使些見不得人的手段,讓考卷變成80分,否則家長看到分數那麼低,就不要繼續繳學費了;
孩子即使能力不到前段班的程度,補習班卻為了留住學生,硬是按著家長的意思,把孩子留在前段班,孩子不僅跟不上進度,心裡也很痛苦,最後只是在浪費大家的時間。
文科生覺得,教育以外的工作,都可以看成「我就是來賺錢」,當個聽話小綿羊就好,但教育關係到孩子的成長和人格養成,實在讓他不知道怎麼面對教育工作。
比起檢驗學習成果,教育似乎更看重「不要犯錯」、「看起來好棒」、為了滿足家長而存在,這是教育的本質嗎?
心生厭倦的文科生,決定在2014年中,申請澳洲 Working Holiday。他坦承,一開始只是為了逃避令人窒息的工作,沒想到成為了走出人生迷惘的契機,因為他在澳洲第一次感受到什麼是「活得像個人」。
「我要活得像個澳洲人!」
文科生觀察到,澳洲人把工作和生活切很開,商店下班時間到了就把客人趕走,下班後各自去釣魚、去衝浪、去「過生活」。
澳洲人很清楚,人生不是只有工作,文科生的澳洲朋友說:「你們亞洲人真的很奇怪,下班為什麼還要努力進修啊?」
他碰到的澳洲同事,也不像亞洲人那麼「狼性」。文科生的主管,已經在同一間公司工作56年,他不曾想過當個高階主管、總經理、拼什麼百萬年薪,就是很安穩、安心地上他的班,下班就好好生活,做自己喜歡的事。
這和文科生在台灣的經歷完全不同。在台灣,人們很怕落後、很怕輸,好像現在不努力,馬上就會被拚過去。
「但是,有錢的人也會得憂鬱症啊!為什麼不先找到喜歡、有熱情的事,再思考用熱情賺錢?」前陣子才看完抑鬱症介紹影片的文科生這麼說。
在澳洲待了一年半、2016年回到台灣後,看到每個人都像陀螺一樣的工作、進修、交際應酬⋯,讓文科生更確信自己的人生目標:找到一個可以活得像澳洲人,或是移居澳洲的生活方式。
尋找人生的 Calling
有了明確目的地,文科生要從人生地圖上找到一條路,是自己喜歡、做不膩、能帶來收入,並且能「活得像個澳洲人」。文科生說,他在 “Finding Calling“。
什麼是 Calling?文科生前往澳洲前,曾跟補習班外國老師聊到,他要去澳洲尋找想做的事,老師回:”Oh! You’re going to find your calling!” (你要去尋找你的 Calling 了!)。
當時並沒有特別思考 Calling 是什麼,現在看來,它像是熱情、想做的事,和你的使命。
“Nature’s calling” 是上廁所的英文慣用法,因此外國老師說的 Calling,就是人生呼喚自己的東西,也許是 life’s calling,或是 your calling。
文科生回憶,在知道 Calling 這個概念之前,其實就已經在尋找 Calling 了,他曾經三度經營自媒體,結合對美食的喜愛和英文專長,只是最後都沒有堅持下去。
三次失敗,學會興趣不要當飯吃
文科生的前兩次自媒體經營,都是成立英文美食部落格,介紹台灣巷弄小吃給外國朋友。
不過他很快就發現,這種模式會破壞自己的美食體驗:為了替食物拍美照,自己只能吃拍到冷掉的食物;拿著相機用餐,又會影響店家和其他客人。
吃美食是文科生的紓壓方式,部落格卻讓美食變成負擔,所以他很快就放棄英文部落格的經營。
第三次自媒體創作,升級為影片:在 YouTube 用英文教外國人做台灣小吃,怎麼炒牛肉炒麵、紅豆湯怎麼煮才會軟綿,成功累積每週跟著做的鐵粉,還留言說全家人都很喜歡這種做法!
雖然很有成就感,但還是跟美食部落格的問題:破壞烹飪體驗。為了把畫面拍清楚,每切一道菜、每放一道材料入鍋之前,都要走到相機檢查畫面、調整鏡頭角度,一隻10分鐘的影片,文科生得耗費8小時才能拍完。
再一次,英文烹飪頻道又讓興趣變負擔,文科生決定放棄,而且索性把頻道關閉,以免讓粉絲空期待一場。
頻道就這樣放棄,不覺得很可惜嗎?文科生很肯定地說:「不會!這都是試錯的過程,讓我知道,我真的不喜歡做這件事。」
他從這些失敗經驗中,學到有些興趣還是當興趣就好,不要當飯吃,因為「興趣飯」肯定不美味。
試一條全新的路:期貨交易
澳洲回台後,文科生因緣際會認識了期貨操作,他決定投入指數型期貨的研究。
他認為,只要找到一套期貨操作規則,謹守原則交易,就能得到市場的回報,這完全符合鋼鐵型人格「建立系統」的個性,也因為抱持這樣的信念,促使他兩年來,每天寫交易日誌,沒有一天中斷。
同時,文科生也沒有放棄對自媒體的憧憬,他把期貨知識、操作心法化成文字,幫助期貨操作者訓練強健的心理素質;寫部落格也能幫助自己在期貨交易時間分散注意力,不會死盯著盤、看到數字跳動就衝動決策。
文科生坦承,還不確定操作期貨是不是他的 Calling,但這條路是經過美食部落格和 YouTuber 的試錯後,符合自己個性、又能支持移居澳洲的夢想的路。
如果掌握了交易規則、獲利穩定,就不需要依賴台灣的正職工作了,儘管交易績效還不到完美,卻是能一直堅持、不想放棄的事。
現在,文科生依然擔任兒童美語老師,這份主動收入能維持基本生活開銷,下班後尋找 Calling:一邊研究期貨、一邊寫部落格,假日又在朋友的男士理髮廳幫忙。
雖然非常忙碌,有時候還得捨棄部落格固定發文、把有限的注意力放在期貨上,但因為知道自己為何而忙,心裡非常踏實。
如何尋找 Calling?
如果你正在人生和職涯的迷惘中,找不到自己的 Calling,文科生給你的建議是:
就是嘗試!試到一件你不會想放棄、想一直做下去的事。
文科生再三強調,一定要去做、去嘗試,才知道自己不喜歡什麼。
他建議,找一張白紙,寫下十件你想做的事,刪掉自己會抗拒、找藉口的項目,沒被刪掉的,就用力去做,如何賺錢、商業模式什麼的,晚點再考慮吧!
已經有太多例子告訴我們,把一件事做到極致之後,名聲和財富只是副產品,前提是你要找到一件事,讓你有做到極致的熱情和耐心。
其次,不要害怕犯錯,「傳統教育要求我們不要犯錯,犯錯就要被扣分、被處罰,導致我們很害怕挑錯項目,怕放棄之後會被嘲笑或污辱。」身為教育工作者的文科生語重心長地說。
錯誤是寶貴的經驗、是進步的材料,因為有過美食部落格和 YouTuber 的失敗,才讓文科生學會不要把興趣當飯吃。
最後,文科生補充,環境也很重要,如果同事討論的話題,都圍繞著追劇、美食和罵老闆,自己就得小心了,在環境的耳濡目染下,你可能也開始覺得追劇、美食和罵老闆是世界最重要的事,而忘了傾聽內心真正的聲音。
最後,文科生想送你一句本日最中肯的金句:
無論是創業、自由工作、操盤或上班,全職做一件事都很辛苦,何不選擇一件真心喜歡的事來辛苦?
這篇文章有幫到你嗎?有的話,請幫我點五個讚。幫助你是我寫文章的動力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