有時,我會收到讀者請我給他選工作的建議,通常是拿到兩三個 offer,不知道怎麼選擇比較好。
我發現,遇到這種問題的人,對 offer 猶豫的點,通常是薪資、公司名聲、升遷空間,以及下一份工作好不好跳,卻沒人考量自己想過什麼樣的生活。
我很認同一句話:「生涯規劃永遠大於職涯規劃」,在考量工作時,應該以生涯優先,讓生活圍繞工作,而非工作圍繞生活。為什麼這麼說?我們把工作當成人生的全部,但企業並不是這麼想的。對企業來說,我們只是棋盤上的棋子、創造財報數字的小兵而已。
2019年,一間草創網路公司邀請我協助協助建立行銷流程,老闆 Kevin 是從一間雜誌社出來自己開公司。
第一次見面時,我向他坦承,因為先前被公司資遣,沒自信可以勝任他的邀請。他跟我分享他長達15年,精彩又卻淒慘的職涯故事:為公司燃燒生命,直到生命燃燒出問題,卻被公司收割功勞、拔掉職位…
小業務成為大功臣
15年前,Kevin 加入一間頗具規模的商業雜誌社,擔任廣告業務。當時,行動裝置還不普及,更沒有臉書、Twitter 等等資訊傳播平台,雜誌銷量大,基本上只要維持既有客戶,就能有不錯的業績。
2010年,隨著行動裝置崛起,資訊隨手可得,紙本雜誌銷量越來越差,數位廣告也持續侵蝕實體廣告預算,雜誌廣告越來越難賣,雜誌社營收也直線下滑。
當時,Kevin 腦袋動得快,看準雜誌社訂戶都是認真向學的商業人士,嘗試開發了實體課程、講座、活動的商業模式,企圖為雜誌社開拓新的收入來源。
Kevin 這一猜,果然給他猜中了:這些會訂雜誌的商業菁英,非常需要這類活動,有的人想學習其他專業人士的 know-how,有的人則偏重實體活動的社交功能,拓展商務人脈,更可貴的是,這些菁英非常願意掏錢投資自己,即使門票單價非常高,還是常常一票難求。
這一嘗試,不得了了,雜誌社發現新的金礦!於是主管提拔這次掏金任務的大功臣 Kevin,負責往後的實體活動業務,準備迎接大掏金時代的來臨。
Kevin 非常盡責,實體活動越辦越多、越辦越大,還開發出活動贊助商的新商業模式,門票、贊助兩頭賺,創下了雜誌社有史以來最高的營收,到現在還無人能超越。
Kevin 回憶,最高紀錄曾在一個月辦了12場活動,整個月都沒有休假。雖然非常辛苦,但只要想到,他一個人就為公司帶來六成以上的營收,非常有成就感。
當時,光是獎金就足以讓他年年換好車、買東西不看價錢,在公司講話也越來越有份量,常常影響公司重要決策。
但是,他不知道的是,風光背後,危機卻悄悄來臨。
為公司犧牲健康,卻因為健康被拔官
當年36歲的 Kevin 覺得,當下是事業衝刺期,更何況他可是公司的明日之星,升上總監指日可待,完全沒心思談戀愛、培養個人興趣,更別說運動了,每天9、10點到家後,窩在沙發上吃個宵夜、看一下電視,就是最棒的休閒。
因為長期缺乏運動,體重來到人生巔峰。Kevin 總是想著:等我今年再創造一次營收高峰,明年就減少工作量,開始運動!
慢慢的,Kevin 的身體開始出現一些很小的狀況:會議主持到一半,講話突然口齒不清,但一下就好了;企劃打一打,半邊手腳突然發麻,但是幾分鐘就過去了;有時候則是無法控制臉部半邊肌肉,也是一下就恢復。
就是因為每次症狀都只持續一下下,沒有造成生活不便,Kevin 就沒有放在心上,想著:我明年就會開始照顧健康了!
某天下班回家後,眼前突然毫無預警地發黑、跌了一跤,雖然一下就復原了,但是這一摔竟然把手摔到骨折,因為 Kevin 長期缺乏運動和日曬,骨頭變得非常脆弱!Kevin 一個人住,沒有伴侶,也沒有室友,只好自己忍痛搭計程車去醫院掛急診。
醫生聽了他視力模糊的狀況,以及前陣子短暫的口齒不清、手腳發麻和無法控制臉部肌肉,診斷出 Kevin 已經發生好幾次小中風了,醫生還告訴他,36歲就小中風非常危險,不趕快改變生活習慣,未來發生腦中風的機率會非常高。
這一跌把 Kevin 嚇壞了,趁著這次骨折,請了一段長假,畢竟之前幾乎沒有休息,積了很多假。同事知道 Kevin 小中風、骨折之後,還特地到家中探望,Kevin 還和同事說說笑笑、交流公司八卦,殊不知公司內,一場風雲變色正在醞釀…
回公司第一天,Kevin 被叫進總監辦公室,告訴他:公司擔心他的健康,把他調離忙碌的業務單位,換到壓力較小的內勤部門,讓他休養身體。
表面上是關心他的健康,事實上是已經學到他辦活動的 know-how,加上公司怕 Kevin 在工作時出事,得付出更高的人事成本,因此有意架空他。
就這樣,Kevin 坐上總監位子的泡泡破了…。
危機就是轉機
一開始,Kevin 不敢置信,為公司做到健康出問題,公司卻因為他的健康問題,把他架空。
在內勤部門撐了幾個月,終於認清:公司到底是一場商業遊戲,員工不會被企業當成人,而是商業遊戲的小兵,在前線拋頭顱、灑熱血,辛苦付出最後只會化成財報裡的數字;小兵掛了?用完了?點幾下生成新兵,就重新補滿戰力了。
看清現實之後,體認到「工作應該圍繞著生活」,決定離開待了10幾年的雜誌社,自己開一間小規模公司。
這間公司不追求高營收,而是一間「夠了」的公司:業務、營收夠了就好,讓員工能吃飽、存錢就好,員工越少越好、規模越小越好,最好能徹底實踐「一人公司」。
我在公司幫忙那段期間,Kevin 五點半就會提醒大家快點完成工作,六點要準時下班,而他本人永遠是第一個離開公司的。
「我今天要去運動!」「等等買完菜我就要回家了。」「今天去認識新朋友。」Kevin 離開辦公室前,都會開朗地向我們報告他今天要怎麼過生活(其實我不是很想知道老闆下班後要幹嘛?),貫徹生活圍繞工作的理念。
工作永遠圍繞著生活
可口可樂總裁 Brian Dyson 曾在一場演講中說:
想像人生就是不停在空中拋接五個球,這五個球分別是工作、家庭、健康、朋友以及心靈,你不能讓任何一顆球落地。你會發現,工作是顆像皮球,如果掉下來,會再彈回去;其他四個球是玻璃做的,如果失手,將會有無法挽回的刻痕、損壞,甚至破碎。
Kevin 告訴我,我被資遣,只是掉了會回彈的橡皮球,不像他為了工作,失手摔了健康這顆脆弱的玻璃球;他也告誡,不要把工作當成人生的全部,企業用人,只是為了幫老闆打仗、圓夢,為別人犧牲自己的家庭、健康、朋友和心靈,值得嗎?
如果你在工作選擇遇到了困難,先問自己:你想過怎樣的生活?你的理想生活是什麼?
工作永遠圍繞生活,而不是生活圍繞工作。
這篇文章有幫到你嗎?有的話,請幫我點五個讚。幫助你是我寫文章的動力:
沒錯,自己也有切身經驗,雖然目前有點走不出來
你可以感謝這次經驗,讓自己體會到商業世界的現實,相信未來你做任何職涯決定,一定會以自己的人生為優先考量,不會再重蹈覆撤。
很不錯的分享!
盲目的衝刺可能連撞到牆的煞車機會都沒有。
比喻的很精確耶!做任何事情,尤其在工作、職涯,一定要留煞車的空間給自己!
工作中討論過現在又稱成癮的世代,工作成癮、炸物成癮、財務錢財成癮…,成癮就是看得比生活更重要。我自己也是慢慢從生命經驗中體會,又或是用靈性來說,我的靈魂要我學習的是什麼?當有什麼課題沒有學會時它不會消失,仍然會一而再地出現事件提醒,是面對的時候了XD
的確有工作成癮這個疾病耶!就是有些人會因為工作上的成就,分泌腎上腺素,然後對那個感覺成癮,最後就對工作上癮…好可怕!
很認同你說的「靈魂要你學習什麼」,有點像是面對挫折時,要從中學習經驗,否則就會一再犯錯,像是我在這篇文章說的「失敗紅利」~如果沒有吸取這個紅利,人生可能就會重複失敗!
很有共鳴的文章,卻很難貫徹執行,因為人總是容易被社會價值觀綁架,然後迷失自己。
放下別人的眼光,是人生的一大課題啊~但是唯有放下社會價值觀、不去想別人怎麼看你,心靈才得以自由,做自己想做的事。可以參考這篇文章:如何不在意別人眼光?